您好,欢迎来到宣城地方网!

群文动态

徽杭古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

宣城地方网 发布时间:2023-03-23 02:44

  宣城多山路,「八山一水一分田,一分路途和莊園」是對當地路途特征的真實寫照。作為長三角地理位置的中心,這裏與江浙山水相連。但是崇山峻嶺卻又讓兩地之間的間隔變得遙遠,直線間隔不過幾十公裏的鄉鎮,往往要走上兩三天。
  
  跨過山水的來源之路大山深處的居民,早已習慣用「走」的方法,搭建起外界與家鄉之間的橋梁。
  
  作為與「絲綢之路」「茶馬古道」齊名的第三條出名古道,始建於唐代的徽杭古道,起點就在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。這條建築在巖壁上的古路,當年是徽商與浙商互通交易的重要通道,一代代徽商沿著石板古道,背上貨品,在重巒疊嶂間絡繹,將「徽文明」和徽商精力帶出深山。
  
  現在,跟著宣城市和績溪縣交通條件的改進,徽杭古道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「物流價值」,搖身一變成為皖浙兩省交界處的熱門景區。徽杭古道兩邊巉巖峭壁,飛瀑流泉,通天石梯直入雲端,交遊遊客在「江南榜首關口」「摩崖石刻」等景點打卡拍照。「在我剛作業的時分,來這條古道的遊客,大部分都是縣裏的;2010年前後,省內驢友開始多了;現在,江浙滬的遊客份額增加得很快。」汪幫華是土生土長的績溪人,作業後成為景區的一名管理人員,親眼見證了徽杭古道的改變,近年來,跟著交通條件的改進,徽杭古道遊客招待量持續增加,每年招待遊客數量超越四萬人,其中絕大部分客流來自蘇浙滬,旅行收入超越2000萬元。
  
  遊客數量的增多,來自於績溪路途之變,來自於宣城路途之興。借助長三角一體化開展的春風,績溪縣活躍加強省際毗連公路建造,新建二級公路13公裏,新建美麗公路28公裏,特別是通往臨安方向的S346荊白路改造提高,明顯改進了交通互聯互通情況。
  
  「徽杭古道可以說是安徽融入長三角的『來源之路』,是開拓進取的徽商精力的代表,今天仍然要發揚這種精力,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開展的巨大機會,自動從有形的路途通聯,到無形的開展思路聯接,全方位交融開展。」宣城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汪軍說。
  
  內通外聯的交通新路????如果說徽杭古道是安徽通往江浙滬最早的致富路徑,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建築的宣廣高速公路,則為當地經濟開展再次提速。1993年,宣城市委、市政府遵循安徽省提出的「抓住機會、開發皖江、強化本身、照應浦東、迎候輻射、帶動全省」戰略決策,自籌資金建造宣廣高速公路。
  
  一事新則萬事興。在宣廣高速公路完工後,蕪宣、宣銅、溧廣、宣貍、宣寧等周邊高速公路相繼開通運營,宣城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高速公路、國省幹線公路的建造,完成了翻滾開展,進一步豐富了安徽高速公路網。到現在,宣城市高等級公路突破1000公裏,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7個方向均有高速公路主通道銜接,極大當地便了長三角城市之間的交遊溝通。城市內部區域,也已構成市本級與各縣市區之間的快速通道網,構成內通外聯的快速公路網。
  
  宣城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開展,在「一地六縣」協作區建造的基礎上,提出打造「一城五區」總目標(長三角中心區域歸納交通樞紐城市,交通運輸一體開展先行區、交融開展示範區、立異開展實驗區、綠色開展引領區、數字開展轉型區),宣城市交通運輸局搶抓機會,以打造「交通強市」為關鍵,加速打造長三角中心區域歸納交通樞紐。
  
  我們堅持『雙跳』政策,跳出宣城看宣城,與周邊地市交通規劃同繪;跳出交通看交通,和諧交通與土地、生態、產業、旅行等之間的聯系,超前策劃、科學編製了一系列歸納交通規劃,高質量推動一體化進程。」汪軍表示,宣城作為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、杭州都市圈觀察員城市「雙圈」城市,將依托區位優勢,發揮「雙圈」疊加效應,進一步打破圈內的行政鴻溝,著力構建「大圈」帶動「小圈」、「小圈」撬動「大圈」,圈圈相連、環環相扣的新開展格局。
  
  依照宣城市長三角交通運輸一體化開展暨「一地六縣」協作區建造實施方案(2022—2025年)明確,「十四五」期間,宣城將根本建成「三縱三橫兩射兩環」高速公路網,通往毗連區域的首要通道達到一級及以上公路水平,根本建成「一縱兩橫」航道主骨架和「雙核三區」港口樞紐系統,公路水路完成與長三角交通網絡無縫對接。
  
  在交通互聯快通的基礎上,宣城活躍改造本地公共交通出行系統,進一步拓寬第三代社保卡在長三角範圍跨區域、跨交通方法互聯互通,市本級、旌德縣等公共交通已在交通出行方面完成「同城待遇」,到現在累計開通了廣德東亭鄉至浙江安吉鄣吳鎮、廣德城區至上海白茅嶺、績溪伏嶺鎮永來村至浙江臨安市島石鎮仁裏村等14條省際毗連公交。
  
  「下一步,我們將牢牢把握交通『先行官』定位,以凝集開拓徽杭古道『來源之路』的闖勁、融入滬蘇浙宣廣高速『首條之路』的幹勁、打造『一城五區』『未來之路』的拼勁,加速推動『交通強市』建造腳步。」汪軍說。